横平竖直 工匠人生——记全国优秀项目经理、鲁班奖获得者曹应标

2016-05-20

   
    走进振石总部大楼工地的一刹那,第一印象便是整洁、规范、美观。施工区域道路平整、坚实、畅通,施工作业有序进行,却不见一丝扬尘,主体外脚手架由下往上连续设置剪刀撑,整齐规划,安全防护到位;办公区域井井有条,标准统一,从管理部门到技术部门,从民工学校到员工食堂,一应俱全。
    走出民工学校,只见一辆黑色奔驰车驶入办公区,从驾驶室下来一位着装休闲、精神抖擞的中年男子,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他就是振石总部大楼项目负责人曹应标,全国优秀项目经理,浙北建筑企业首个鲁班奖获得者,也是我今天拜访的主人公。见到我,他连声说抱歉,仅是因为比预约的时间晚到了2分钟。
    走进他的办公室,除了用“简洁”来形容,我找不出第二个词语,但一摞摞的工程图纸足以让我们想象到他平时的忙碌和敬业。在交谈中,我们才知道,他是刚从另一工地赶来的。
    今年55岁的曹应标,跟建筑业打交道已是第37个年头,从起初的泥水小工,到现在的项目负责人,从名不见经传到嘉兴地区闻名遐迩,从体量不大的小工程到现在嘉兴地区的地标建筑,一路走来,在他口中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我只是做到了横平竖直”而已。其实,是他始终抱着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的态度,努力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的决心使然。
    每一段路都值得铭记
    在他的印象中,每一个工程都是一次学习,都有着深刻的记忆。
    他说自己曾经也是建筑公司的老总,因为种种原因,公司经营不理想,最后只能走向“破产”。当时的他觉得前途一片渺茫,是另取炉灶,还是重温旧业,何去何从这样的问题第一次如此残酷得摆在了面前。深思熟虑后,他毅然选择本行。当问他,为何选择巨匠,他说:在与吕总几次接触之后,感觉很投缘,所以我来了。
    1999年6月,他来到了巨匠,承建的第一个工程就是桐乡市青石乡政府大楼。现如今能独自承揽10多万平方施工能力的他依然对当年2000多平方的小工程记忆犹新。
    他说那时的工程大面积铺设地砖的特别少,而这个工程2000多平方的地面都需要进行地砖铺设,这无疑对当时的建造技术提出了考验。“地砖铺设最讲究的就是不空鼓,也就是用手指敲地砖不能听到有空洞的声音。”曹应标说,为了确保每一块地砖的密实,不出现空鼓,他几乎摸遍了每一块地砖。这个工程获得了当时桐乡市的优良工程,这是他获得的首个优质工程,无疑给他增添了很强的自信心。
    很多人说“中国玻纤技术中心211工程”成就了巨匠,也成就了曹应标,然而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巨匠人明了。2005年到2007年,无论对巨匠,还是对他,都是刻骨铭心的。从这个工程竞标开始就意味着他要承受无比寻常的压力,一个贰级企业的小项目经理要创鲁班奖,在外人看来是不自量力,更是天方夜谭。

    2005年8月1日,工程如期开工,锣鼓喧天、礼炮轰鸣,现场一片雀跃,而在曹应标的心里早已将工程所有的工作在脑中一遍又一遍地筹划着,从人员安排到进度安排,从方案设计到工艺应用,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做到合理和极致,只有如此,才够资格角逐鲁班奖。
    “那时真的像个陀螺一样没日没夜地在工地上转。” 他说,有时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问题,一干就是一个通宵。经验不足,工艺不满意,他就带着他的团队奔走于上海、杭州、湖州多地取经讨教,还请来相关专家现场指导,最终一个个难题得以解决。
    2007年9月的一天,他正在巨石218工地,当得知211工程终于通过评审,获得鲁班奖的一刻,激动得一蹦三尺高。他说:所有的努力换来了成果,这是他进巨匠的第8年,也是8年抗战的成果,这也是他8年努力取得的最大成就。当从建设部领导手中接过那尊金光灿灿的鲁班像,他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这尊鲁班像来之不易啊,是他带领的团队经过了几百个不平凡的日日夜夜打造出来的一个鲁班工程,凝结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终于实现了他们心中的梦想。
    “横平竖直”谈何容易
    别人请教曹应标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只是一句“做建筑就是做到横平竖直”。
    “横平竖直”在外人看来再简单不过,只要不马虎,做到这四个字肯定不难,其实不然,简简单单四个字衍生出来的学问却是无穷大。最直接的就是一个标准问题,工程质量好除了防治不漏水、不裂缝这些通病,还需要考虑美观,一条线要做到直简单,但每条线都做到直却不容易,而且还要考虑到居中、对线、均匀等视觉感官效果。
    建筑施工,国家有国家的标准,企业有企业的标准,而曹应标,他也有自己的标准,而且他自己的标准定位一定要高于国家和企业标准,他说只有这样工作质量才能提高,效率才会提高,品质才能提升。
    他对工程的要求几乎可以用苛刻来形容。“施工过程中,遇到偏差或自认为不满意的,必须重来,这也是我和我的团队从鲁班奖工程中坚持下来的原则”。为了追求精益求精,每个工程大大小小方案修改就有成千上万次,单个工程修改方案的用纸量可以装好几个麻袋,每个与曹应标共事过的同事都有这样的体会。
    2001年,曹应标承建了“桐乡市茅盾中学食堂工程”。由于经验不足碰到了很多困难,不得不逼着他出去学习取经。他跑遍了整个嘉兴,观摩优质工程,特别是“钱江杯”工程。他说,别人的工艺无可挑剔,但如何成型,他却无从得知,回来后,他对工艺做法、细部处理反反复复研究,进行改进和完善,从基础、主体到装饰阶段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落实专人监督和实施,不断优化方案、精细施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提升感官效果,他在工程上率先采用“阳角黑线条”工艺,不仅保护了阳角,柱子更加美观,线条也更加笔直。
    这个工程是他人生中收获的第一个“南湖杯”优质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他在桐乡建筑业也打响了自己的名声。

    如果说“横平竖直”难不倒他的话,2011年他承建的“乌镇大剧院”工程的特殊造型着实给他制造了不少难题。“整个工程是一个圆弧形的设计,没有一条是直线,再加上霹雳墙结构,更让施工难上加难。”在多种方案取舍之下,曹应标决定将新老办法结合,通过经纬仪进行科学定位,再加上制作弧形木板进行辅助,划出定位点,在对方案一次次推翻、改良之后,终于成功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每一个节点、每一条线的设计与建设都做到精益求精。
    自我加压无止境
    曹应标常说,工作能不能到位,最关键还是人的因素。
    在与他的交谈中,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他对自我要求特别高。在别人的眼中,他经验丰富,无论是管理还是施工,在他那里都是驾轻就熟、信手拈来。然而他却说,形势在变,客户的需求和要求都在变,所以自己也必须经常充电,就好像任何一个方案都有优化的前景一样,人的潜能也需要不断激发。
    只有初中文凭的他,凭着钻研和刻苦取得了建造师职称,还荣获了全国优秀项目经理称号。工作中,他带着自己的团队开展工艺革新,研究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展“工法”和“QC成果”研究。工程的每个环节,亲自参与,因为他觉得每一次都是充电学习的机会,都会给他带来新的启发。
    正是曹应标那种工作横到边、竖到底的态度,影响着他身边的每个人,所以无论是他的徒弟还是工地上的施工员,都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懈怠。
    归零心态再出发

    国优工程也好,鲁班奖也罢,在曹应标的眼里,这些只是他建筑人生的一点收获,骄傲也只属于过去,未来的路,他必须调整心态,从零出发,不断鞭策激励自己。
    如今,他承建的“振石总部大楼”工程是他向“鲁班奖”发起的又一个冲刺。每天穿梭于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他只有挺直腰杆、全力以赴,以高度的责任感,严密的管理、更高的质量、更快的速度、更精的品牌来回报社会,回报客户。